短宣運動 第210期:突破新領域
尼泊爾人在香港的福音契機 – 陳靜娟傳道
在港尼泊爾人是「香港人」 
1948年第一支由尼泊爾人組成的踞喀兵軍隊(Gurkhas)被英軍派來香港駐守,服務至1997年,隨著香港回歸而正式結束。解散後,當中有的選擇回國,有的定居香港,這些尼泊爾人和他們的後代便成為了「香港人」。至今已是第三或第四代了,現時人口約有三萬 (按: 2021年政府人口普查)。

在港尼泊爾人的挑戰
1. 身份危機
在香港出生的尼泊爾裔學生常感到困擾的是「在尼泊爾,尼泊爾人視他們為外人;在香港,香港人視他們為外人」,但其實他們幾代都住在香港,有很多是土生土長的。他們面對身份危機,我們又能否認同他們是香港人的身份?視他們為我們的鄰舍、近在眼前的福音對象?

2. 語言隔膜
廣東話是香港人日常生活的主要語言,中文科也是升學就業的重要學科之一。但由於很多尼泊爾家庭為了生計,會把年幼子女送返尼泊爾生活,直至他們小學畢業或完成初中,才接他們來港定居,以致他們的中文程度相當低。我們能否幫助他們學好中文或廣東話?又以朋友或補習老師的身份去幫助他們認識主耶穌?

3. 文化差異
初來港的尼泊爾人特別需要適應香港的文化和生活習慣,他們要與在尼泊爾的親友分開,又要適應香港狹窄的居住環境。溝通的困難使他們容易被誤解,膚色和外貌之不同亦令他們受到種族歧視。我們如何提供適時的支援?又展現基督全人關懷的愛?

4. 宗教信仰
尼泊爾人傳統信奉印度教和佛教。他們住在香港可能比住在尼泊爾時,擁有更多「宗教自由」,因為在尼泊爾國內有憲法限制人去改信另一個的信仰,例如出生於印度教家庭的人,就自然是印度教徒,不能改信其他宗教。但在香港便沒有這方面的限制。在尼泊爾我們不能夠公開向當地人傳福音,但在香港就可以自由地向尼泊爾人傳講福音。我們有沒有把握這些傳福音的機會呢?然後他們也可以把福音帶給其他親友?

接觸尼泊爾學生和婦女
2016年至今,我以外語傳道的身份進入一間基督教中學做非華語生的福音工作。在校內教聖經、辦團契,在小息、午膳時間、放學後或假期約見尼泊爾籍學生,建立關係和分享信仰、禱告等。由於他們的家人深受印度教或佛教的影響,有些家長不容許子女信耶穌,但學生心裡相信了,會想辦法到教會聚會。 2020年起,我們為尼泊爾婦女開辦廣東話班,在課堂內加插聖經故事或見證。有位婦女告訴我在港多年,第一次聽到復活節的來源。我們又為新來港的尼泊爾學生開辦中文補習班,為決志信主的學生進行栽培。感謝主一步步帶領! 香港教會的參與 外國人在尼泊爾不能公開向當地人傳福音,如果想在尼泊爾長期居留,需要尋找獲得居留簽證的身份。但在香港,這些都不成問題。但現時在港開展尼泊爾人福音工作的大多是英語教會或國際教會,作為本地華人教會,香港人的參與有多少?願意投放的人力資源有多少?弟兄姊妹勇於跨越文化去服侍的又有多少?

主耶穌吩咐我們「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」(太二十八19)

編按:筆者曾在尼泊爾當地事奉五年,回港後,自2016年至今專以在港的尼泊爾人為福音對象,特別是中學生和婦女。


為學生中文補習

筆者與學生去長洲旅行

筆者與婦女聚餐

返回